身着古时童子服饰的武夷山朱子学校学生们表演龙鱼戏。(受访学校供图)
邵武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左岸校区开展舞龙舞狮课间活动。(受访学校供图)
让运动变得好玩
“One!校园Two!体育Three!潮Go!南平”听到AI发出的校园指令,孩子们赶忙集中到一个屏幕前轮流做动作,体育做完一套动作后,潮便期待地盯着屏幕,南平等待着分数出现。校园
今年暑假期间,体育为响应南平市出台的潮《南平市中小学生每天健康运动1小时实施方案(试行)》,顺昌县双溪中心小学斥资80万元打造了智慧AI体育运动项目,南平帮助完成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的校园新要求,成为南平市校园体育教育改革的先行兵。几个大屏幕在教学楼架空层上一字排开,十分抢眼,小县城里的大设施给校园注入了满满的科技感。
“下课了,我们就会一起去找AI机器,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玩,有时候也会几个同学选一个项目现场PK。”在顺昌县双溪中心小学操场上,正在使用智慧AI体育系统的学生叶颖说。
该系统能让学生的运动情况通过数据呈现,让体育课堂有了个性化的可能。学生可以同时进行仰卧起坐、跳绳、开合跳等多人室内项目,AI器械将自动录入成绩,减少测试时间;还可以在操场上进行跑步测试项目,实现随到随测,全面评估体能,并通过人脸识别简化流程。该系统还提供视频观看功能,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动作,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近段时间来,南平市各学校在体育设施投入和师资力量补充方面下足了功夫,全市共计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操场改造(翻新)及体测设备、体育器材购置等。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南平市正在探索一条通过引入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道路。
红彤彤的鲤鱼灯金鳞片片,在黑暗中腾空而起,先游入“莲塘”,再跃过“龙门”。仔细一瞧,原来是身着古时童子服饰的孩子们用蹲下、站起、跳跃等动作带动着鱼灯上上下下……
“龙鱼戏是流传于武夷山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2011年12月14日收录在了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山朱子学校的学生向记者介绍,龙鱼戏原名莲鱼戏,从宋代起,每逢士子中举和应试入贡时,乡民便用竹子编制成龙鱼灯,以此庆祝士子中举登榜,这一千年传统民俗一直延续至今。
武夷山朱子学校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因地制宜开展舞龙鱼兴趣小组:每周二下午的延时服务课上,老师通过教授基本舞蹈动作,如翻江倒海、水波起伏、龙鱼转圈、左右翻腾、拧麻花,让学生一点点走进武夷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舞(五夫龙鱼戏)第三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彭子逑入校园悉心授艺;以“朱子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平台组建了少年龙鱼戏表演队,每年五夫荷花节学生一起参加游古街舞龙鱼。
在顺昌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学生正沉浸于猴拳的练习中。
顺昌县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先民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崇拜灵猴之俗,从唐末开始融合儒、佛信仰,沉淀为今日的齐天大圣信俗,顺昌也被誉为齐天大圣文化的发源地。
顺昌实验小学教师钱振忠为让学生体验大圣文化,他走访顺昌宝山、探寻郑坊,从大圣文化的发源地了解大圣文化的发展,并与顺昌太极武术协会的前辈进行交流探讨,结合自己的专业改编了一套武术教材。于是,2024年春季顺昌实验小学便启动了“猴拳进校园”活动。
猴拳以其模仿猴子灵动身法与智慧战术的独特魅力,迅速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学校每周安排两次课程教授猴拳的基本拳法,同时在每节课堂中讲述一段大圣文化的历史或故事,学生对猴拳的兴趣随着课堂的深入而逐渐浓厚,学生在学习中、体育锻炼中感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闽北悠久的历史和有趣的民俗为体育课程的丰富提供充足的素材。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运动在南平掀起了一股热潮,越来越多学校开始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黄少雯 许殊镌)
2025-07-18 10:421041人浏览
2025-07-18 10:37205人浏览
2025-07-18 10:021990人浏览
2025-07-18 09:451889人浏览
2025-07-18 08:332919人浏览
2025-07-18 08:272832人浏览
在发达的城市,阳光房和阳台的功能是一起的,秋冬的时候可以让阳光在室内弥漫,春天和夏天又可以配合绿化,打造一片凉地……在夏天快要来林之前,把阳光房造好,从今天夏天开始,享有冬暖夏凉的自在的家具空间。目前
4月12日,县委编办、县妇联干部到帮扶平梁镇清河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行动。全体干部带领部分村民围绕村主干道两侧、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地方,对垃圾杂草、乱堆乱放、乱贴乱挂进行整治清理。整治过程中,对沿
男孩名字大全好听取名是每位父母都会面临的问题,希望孩子的名字能够有意义、好听、易记,让人对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男孩的名字大全中,有各种不同的选择,下面将在命名的发音、意义、文化背景、流行趋势等四个方面